上海到那曲縣物流公司,凌翰物流為你提供優質高效的第三方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,做到零時差,服務為主,讓您真正享受自家車感受,作為回報,我們會得到不斷提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合理的利潤。
三年前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迅速席卷全球。作為我國外貿出口主要市場的歐美地區的大門幾乎關閉。面對這種形勢,我國實施了“家電下鄉”、“汽車下鄉”、“建材下鄉”等等一系列擴大國內市場需求的舉措。這為我國外貿企業打開了另一扇窗戶,一些外向型企業紛紛調頭將目光瞄準國內市場。 然而,經過兩年多的嘗試,企業發現“出口轉內銷”這條路也并不好走。物流就是一大“玻璃門”。 做外貿,還是內貿? “2010年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727.6億美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4.7%;其中出口15779.3億美元,增長31.3%。而且這種態勢在延續,今年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,出口總額增幅也達37.7%”。王振躍指出電腦的一組數據告訴記者。這表明,我國對外貿易已經恢復到了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。他是東莞一家服裝外貿企業的副總經理。 但是面對如此好的外貿市場,記者沒有在王振躍的臉上看到一絲興奮表情。相比金融危機期間的無單可接的窘境,他面臨的考驗是——訂單接還是不接?“現在外貿市場已經重現昔日的風采,但是企業的利潤卻是一年不如一年。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,棉花價格將近漲了一倍,從18200元/噸最高上漲到了33000元/噸。”王振躍解釋說,“目前我們只接短期訂單,對于4個月以上的訂單,雖然看著心里癢癢的,但是對中小企業來說,原材料價格一旦暴漲,損失的就不僅僅是訂單了。” 人民幣升值也是一大痛。對于外貿企業來說,人民幣升值1個百分點,企業的利潤至少要下滑3個百分點。2月底,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再創新高,突破6.6元。“人民幣匯率市場風云變幻,對于風險和利潤并存的長訂單,我們只能忍痛割愛了”。王振躍苦笑著說。 王振躍所面臨的尷尬局面,看似是受經營成本所困,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國外貿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。 有專家指出,除生產制造之外的產品設計、原料采購、倉儲運輸、訂單處理及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供應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,幾乎為外資企業所掌控。一旦生產環節的成本稍有風吹草動,都會對外貿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。這造成我們在整個產業鏈上毫無競爭優勢可言,給目前我國外貿產業升級帶來很大的障礙。 轉型內貿的苦惱 正是由于看到海外市場如此不確定,加之國家擴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宏觀政策,王振躍從2009年開始嘗試開辟國內市場,但是問題隨之而來。經過兩年多的嘗試,王振躍感覺發展內貿的轉型之路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。 延續多年的“重生產輕流通”的發展模式和不透明的國內市場經營環境,讓王振躍吃盡了苦頭。 王振躍告訴記者,與不需要“中國制造”投入力量鋪設渠道和品牌的國際市場相比,開拓國內市場必須從零開始。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,銷售網絡和銷售渠道的問題。外貿企業在國內銷售網絡、品牌建設方面是一片空白,而且外貿型企業在人員配置、制度方面等有其特性,若要進行內銷拓展,這些因素都需要調整。 以前做出口市場時,外貿企業只要能拿到訂單,組織生產,準時發貨就可以。但現在進軍內貿市場,就必須從零開始。包括前期調研、了解市場、設計產品、品牌推廣、尋找銷售渠道等一系列工作。 沿襲著海外市場的經營思路,王振躍打算將產品放在大型商場和連鎖超市銷售,但是他很快發現這個方法行不通。 王振躍無奈地說:“海外市場的市場環境是比較成熟的,沒有任何特殊費用和附加條件,包含進入渠道的規則是透明的、每個商家基本上規則也是一樣的,包含配套設施也是完善的。但是在國內市場不僅程序煩瑣,而且成本很高,不是很透明。各種進場費、條碼費、促銷費等不透明的‘潛規則’讓我們吃不消。而且各個商家之間不太一樣,有些規則波動比較大”。最終不得已,王振躍選擇了與省級代理商合作,借助他們已有的銷售網絡,幫助打開市場。 讓王振躍放棄商超渠道的另一個原因是,國內零售企業的賬期在2~3個月左右,而且如果滯銷還要退貨,退貨還會涉及前期所交的各項費用。中小企業的流通資金本來就不寬裕,若遇到突發情況,企業很可能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。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聶輝華看來,內貿市場“不透明”的成本遠不止這些。“目前國內物流業發展緩慢,運輸成本已經非常之高,而花在運輸上的‘非透明’成本甚至要比運輸成本本身還要高。比如把一箱貨物從廣東運到北京,一路的罰款,各種費用,有明顯的罰款,也有隱性的賄賂成本加在一起,可能比海運到美國還要貴。”這是在國內生產的商品國內比國外售價還高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此外,由于國內市場區域分割的現象比較普遍,為保證區域內企業的發展,各地區之間紛紛豎起貿易壁壘。優秀的企業無法實現規模化的擴張,優質資源無法暢通的流動,也就無法降低生產成本,從而也就很難實現產品的價格低廉。 發展內貿需合力 拓展內貿市場頻頻受阻,加之外貿行情好轉,讓王振躍萌生退意。王振躍坦言:“之前轉攻國內市場,不排除權宜之計的考慮。雖然長訂單不敢接,短期訂單還是能保證企業的利潤的。內銷利潤雖然比海外市場要大,但是情況要比海外市場復雜得多。更為重要的是,前期投入比較大。” 王振躍道出了許多外貿企業的想法。大部分有志于開拓國內市場的外貿企業,在連續投入兩年發現沒有效益之后便另謀出路了。 長期以來,我國外貿創造的輝煌業績的背后是低成本在支撐。但隨著“人口紅利”日漸枯竭導致用工成本上升,加之生產成本的上漲和人民幣升值,外貿業的比較優勢正在喪失。雖然目前征戰海外市場的發展模式還可以勉強維繼,然而可以肯定的是,在以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、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的國家政策所倡導下,內貿市場才是外貿企業的“明天”。 這就要求外貿企業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基礎上,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,加大國內網絡布局建設。創新營銷模式,與產業鏈相關的原材料供應商、金融企業、物流企業、終端零售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,達到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高效銜接。 外貿企業轉型開辟國內市場,固然需要企業轉變觀念,需要時間和耐心耕耘這塊并不熟悉的市場,同時也需要政府積極推動內貿市場的改革,營造和諧的市場環境。 在2010年10月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,審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》中,提出要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,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、投資、出口協調拉動轉變。消費赫然排在首位。 去年11月,商務部召開《國內貿易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框架》(以下簡稱《框架》)的中期專家論證會,這一規劃首次上升為國家級專項規劃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框架》首次將“強化內貿流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先導性、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”作為指導思想。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曾表示,在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,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的前提下,要加快完善城鄉流通和服務體系,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,把服務消費作為擴大城市居民消費和結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。 |